人工耳蜗植入是重度、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听力重建的有效方法。人工耳蜗发挥其最佳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:一是人工耳蜗装置,二是手术过程,三是术后的康复教育。
听障儿童的听觉训练就是就是让小儿感觉声音是否存在,帮助孩子充分利用残留听力,对各种声音进行反复的认识、辨别、记忆、理解,建立正确的听觉概念。在培养聆听的兴趣和习惯的同时,提高听觉的敏感度,即提高听觉能力,以达到与人进行听说交往的目的。
听觉训练有以下四个阶段:
1.察觉:察觉声音的存在,即有声无声的训练;
2.分辨:分辨两组声音是否相同,一样与不一样,可包括分辨长短音、分辨节奏、分辨数字等;
3.确认:在这一阶段,孩子能复述出听到的音、词、句;
4.理解:能明白确认的生字或句子的意思,并能进行交流。
听觉训练的内容包括:
感知声音的有无:
有意识地制造各种声音,让孩子感受声音的存在,并学会用表情、手势动作等表达是否听到声音。
聆听声音的能力:
培养听障孩子对声音的关注、聆听的能力,培养其倾听别人的交谈或问话的意识和技巧。聆听习惯的培养是听觉训练的重要内容。
感受声音的差异:
能够察觉声音后,很多孩子还不能体会个中声音之间的差异,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孩子各种声音的分辨能力,尤其是语言声及其代表的含义,如什么在发声、音量的大小、远近、代表的什么意义等。
选择声音的能力:
如何在多种声音中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,也是听觉训练的重要部分。在熟悉的声音中,让听障儿童进行听取练习,分辨出自己需要找出的声音。
反馈声音的能力:
帮助孩子逐步学会倾听自己的发音、语言的表达与运动是否正确,并对错误及时的加以纠正。
听障儿童学习语言,要与周围的现实人、物、大自然等紧密联系。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时,可通过开展言语活动或情景模拟法,创造实际的交际环境,让儿童多说、多听,掌握交际的技巧和方法。上海宏洋美国AB耳蜗建议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,让孩子接触不同的言语应用,情景活动要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,根据季节、年龄、主题进行活动安排,并定期更换,活动要有灵活性、趣味性和形象性较强,提高患儿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能力。